與幾十年前的女性相比,目前職業(yè)女性的更年期和絕經期提前、乳腺癌發(fā)病率升高,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威脅。不僅是女性,很多年紀尚輕的男士也出現了類似“更年期”的表現,如記憶力減退,易疲勞,易煩躁,工作效率低等,其實這就是“亞健康”狀態(tài)。
工作與休閑失去了界限
在哈爾濱一所知名大學做行政工作的梁老師就是典型的“職場女性”。年屆而立卻依然形單影只的她,工作與休閑的時間界限已經十分模糊:結束了白天緊張的工作,趕到食堂匆忙吃完晚飯,她便回到辦公室加班。如果還有做不完的工作,她就帶著相關材料,在22時40分關門前趕回單身宿舍繼續(xù)挑燈夜戰(zhàn)。不但工作日如此,她的很多周六、周日也是這樣度過的。
談起自己的職場經歷,她的第一反應是:“我這算什么?學校里那些做學生工作、搞教學的老師比我壓力還大,研究所里更‘恐怖’。輔導員為了不耽誤學生上課、自習,只能利用休息時間和學生談話,一談就到深夜。那些出色的教學成果和科研項目,只靠8小時以內哪能完成?”
“以前別人給我介紹過幾個男朋友,人家有意跟我相處,可沒辦法,競爭之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工作任務一來,就連吃飯、睡覺都不香,誰有心情談戀愛?”提起婚姻大事,梁老師神情黯然:“我知道結婚生子的事情耽誤不得,自己的年齡也一天比一天大了,可現在就業(yè)這么難,要想在現有崗位上做出點成績,只有多付出。眼看著辦公室燈火通明,你能安心回家聽音樂、看電視嗎?想想很多大學同學跟自己狀態(tài)差不多,心里也就平衡了?!?br>
工作壓力涉及家庭
如果說加班對梁老師這樣的單身人士更多地意味著為事業(yè)成功自愿做出的“奉獻”,那么對已婚的職場中人來說,“折磨”無疑是加班留給他們的最深刻感受。因為任務往往最短時間內要結果,而且不能有絲毫大意,這時不跑回單位忙幾個通宵根本交不了差,趕上孩子升學、老人有病,那種歉疚的心情就別提了。
現在,很多職場人士通過日以繼夜的工作實現自我價值,還有人將加班視為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但與此同時,人們也應該認識到,身心的過度消耗不等于高質量的工作成果,透支生命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及質量,也會給自己及家人留下難以彌補的遺憾。
[專家說法]
留出“可持續(xù)發(fā)展”空間
王麗敏教授告誡“職場戰(zhàn)士”,人從健康到患病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良狀態(tài)持續(xù)久了,難免陷入疾病困擾,與其遭受病痛還要花費時間和金錢,不如早做預防。
專家提示,健康需要時間,更需要“儲備”。職業(yè)人士首先應該思考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業(yè)余時間的支配方式,然后為自己一天的工作做出可以靈活調整的計劃。無論怎么忙,都應抽出時間運動、娛樂,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健身、美容。這些活動的形式并不重要,如果都不能實現也沒關系,最重要的是給自己留一個寧靜的空間,放松身心。此外,應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技巧,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職業(yè)素養(yǎng),使得“職場戰(zhàn)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成為可能。
職場貼士:老板在職場中總是希望能夠扮演老大角色、掌控公司狀況以及員工進行任務的進度,因此隨時報告進度,讓老板充分掌握狀況,不要制造“驚喜”的感覺,那么在職場中來自上層的責罵與不愉快,相信也將大為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