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請問您如何看待日企此次主動大規模地高薪招聘中國員工?
楊明剛:我以為要從日本企業經營戰略角度重新認識這一問題。20世紀80年代,日企要比歐美企業率先進入中國市場,并取得了眾所周知的成功。例如,日本的家電與小家電被中國老百姓認可。但由于種種原因與情況,日本大型電子企業,去年只有索尼一家是盈利的,這一盈利只相當于韓國三星電子的七十分之一,但是決不能據此認為日企走到了窮途末路。另外,日本企業在過去10年強勁的增長,背后的原因在于,接受了適合自己的產業位置。
日企這次主動在上海大規模高薪招聘中國員工,表明日本企業經營戰略即將調整到位,或許日本經濟以及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降到了最低谷,是反彈的前奏。日本企業有許多歐美企業不具備的特色。這次招聘是站在新一輪成長的邊緣。一不小心,日本企業又會把整個世界遠遠地拋在后頭,就如過去二戰后日本經濟重新起飛的故事一樣。
問:日企的文化有哪些特點?
楊明剛:與歐美企業相比,日本企業文化的核心即企業的精神有如下特點與個性:第一,家族主義。企業經理好比是父親,干部有如長輩,員工是孩子。具體體現:終生雇傭,風雨同舟,強調團體意識,自信心,員工有主人翁責任感,忠誠等。第二,精神資源勝于金錢。本田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曾說:思想比金錢更多地主宰著世界,好的思想可以產生金錢。直到如今,思維比金錢更重要是日本人的普遍觀點。第三,奮發進取,頑強拼搏。有這樣一個故事:二戰后豐田汽車到美國參展被美國人嘲笑。日本人感到莫大的恥辱,之后,豐田人便奮發圖強,20年后終于敲開了美國市場。第四,追求卓越。體現為對產品技術、質量的精益求精。第五,節約精神。日企的成功的秘籍之一是節約,這和美國企業的闊綽形成鮮明的對比。
問:日企公司和中國公司、歐美公司有很多不同,準備到日企工作的人需要做哪些準備?
楊明剛:概括起來說,年輕人到日企工作需要有以下準備:第一,肯吃苦;第二,愿服從;第三,忠于職守;第四,同心協力;第五,奮發進取等。這與前面所說的日企的文化個性有關,另外也和日本國情有關。眾所周知,日本國土資源異常匱乏,國土面積僅為世界總面積的0.09%,人口只占世界總人口的3%。然而,這樣一個彈丸之地,其勞動生產力為世界第一,產品質量世界第一,國民生產總值世界第二位。秘密何在?最本地化、最重要的正是正確的經營哲學、經營觀念和經營信念等。
職場貼士:《精粹》雜志的主編蘇珊·泰勒起草了大約40種復信格式,從退稿到答復捐贈請求,樣樣俱備。這些信都儲存在電腦中,可以隨時調出、復制,只要改動幾個關鍵的字詞就成了一份專門寫給某人的信件了。之后,泰勒常常會在信的結尾處加上一句親筆寫的問候語,以示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