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產業,被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
在很多發達國家,動漫產業都是支柱產業,日本和韓國的動漫業產值甚至超過汽車業。相比之下,被稱之為亞洲動漫“鼻祖”的中國,卻落伍了。
“中國動漫產業沒有做強做大,并非是人才缺乏。”當我第一次聽潮州關鍵宇航鼠動漫影視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帥說這番話時,我很懷疑,不是說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決定因素嗎?后來,我采訪我國著名動畫片《西游記》的總導演方潤南先生,他也這樣告訴我,但我還是不敢相信。再后來,美國好菜塢著名動畫導演皮爾·德塞盧、美國著名動畫《加菲貓》的華裔導演溫帶麟和日本新版《鐵臂阿童木》的執行導演LEE JONG KOOK來潮州,問及此事,他們的回答如出一轍:中國動漫人才濟濟。我為之震撼!
不管干什么,我們總是強調人才,可有了優秀的動漫人才,中國的動漫產業并沒有做強做大。難怪方潤南先生感嘆:“這是中國人的驕傲,卻也是中國動畫的悲哀!”中國成了外國人的動漫加工地,人才變成外商廉價的人力資源。國外的許多動畫大片都是由中國加工制作的。
比如,美國迪士尼公司開發的動畫電影《花木蘭》,題材是中國的傳統題材,創作人才是中國的人才,在中國制作,還賣給中國兒童觀看,卻讓美國動漫商賺了個缽滿盆盈。《花木蘭》風靡世界,日本的《三國志》系列動漫游戲產品熱銷北美市場,可見中國并不缺乏發展原創動漫的文化資源。
世界上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白雪公主》誕生于1937年。而在1941年,我國便推出亞洲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制作的《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動畫片,都在國際電影節大放光彩,令世界矚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誕生于1959年的中國水墨動畫,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表現手法,曾讓世界為之驚嘆,被奉為國寶。日本動畫鼻祖手冢治蟲,就是因為40年前中國動畫片《鐵扇公主》首次在日本上演之后,他深深被其中“手持如意金箍棒、一個斤斗十萬八千里”的孫悟空形象所折服,才放棄了醫生職業,拿起畫筆的,從而誕生出轟動日本、風靡中國的日本優秀動畫片《鐵臂阿童木》。
但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中國的動漫突然陷入低迷,動漫作品開始被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壟斷,國內原創的動漫作品少之又少。根據國家廣電總局要求,國產動畫片的播出應當占總量的60%。實際上2004年,我國國內動畫片生產總量只有2.9萬分鐘,市場需求卻在26.8萬分鐘,實際需求缺口達23萬分鐘,電視臺嚴重感到動畫資源的不足。據統計:在中國青少年最喜愛的動漫作品中,日本動漫占60%,歐美動漫占29%,而中國原創動漫,包括港臺地區的比例只有11%,明顯落后于國外動漫產業的發展步伐!
目前,全球動漫產業的產值已趨近5000億美元,日本的動漫產業已成為日本的第二大支柱產業。我國的動漫業與美國幾乎同時起步,上海美影廠的歷史甚至比美國迪斯尼公司還要長。但是迪斯尼一年的產值150億美元,而去年,我國的動漫總收入也不過100億元人民幣(相當一部分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費)。
現在,日本、美國的卡通片泛濫中國市場,我們的動畫片卻難以走出國門。方潤南說:“作為一個動畫制作者,我們為中國動畫痛心疾首,3億多中國兒童需要屬于我們自己的動畫。”看著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吃著麥當勞,喝著可口可樂,看著外國的動畫片長大時,我們不禁要問:一味“偏食”的中國孩子,如果沒有了中國文化的滋養,如何能承擔起中華文明的傳承?
究竟是什么阻礙了中國動漫前進的步伐?應該說,困擾中國動漫的仍然是其自身的運作模式問題。中國動漫為何在起點很高的情況下,落得如今的尷尬境地?除了中國動漫產品年齡層次明顯偏低,忽略了眾多的青少年觀眾外,重要的還是體制問題。動漫產業至今沒有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事實上,美國、日本、韓國的動漫產業之所以得到迅猛發展,政府重視與正確決策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職場貼士:Communication溝通:在工作中掌握交流與交談的技巧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不僅僅要確定對方是否了解我們的意圖,更重要的是讓彼此在同一個觀點、同一件事情上,可以取得共識。這其中的溝通,仰賴的就是個人溝通的技巧。因此如何有效溝通,表達自己的理想與見解,是一個很大的學問,也是決定我們在社會上是否能夠成功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