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管理也是一門專業。管理干部以管理為職業,自然也是專業化人才。從事任何職業,都要求具備相應的職業素質。因此,對管理干部隊伍建設而言,強化干部職業素質要求,是貫徹落實干部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針,尤其貫徹落實干部專業化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高校管理干部職業能力建設相對滯后。比如,什么是管理干部的職業素質要求?到底有幾門管理業務必修課,有哪幾項必備技能,有哪幾方面上崗證書式的培訓等,似乎還未引起應有的重視與研究。進而,高校不少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及對管理人員的評價、考核與使用,都難以提升到真正科學的水平。不少干部自身對管理業務也比較模糊,對在管理工作領域的發展前途比較茫然。
為強化管理干部職業能力建設,必須正確處理干部專業化、職業化、專職化之間的關系。在概念上,所謂職業,指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主要工作,以此作為主要生活來源;亦指專業的、非業余的。因此,職業化含有專業化之意,但明顯區別于專職化。在高校,從專任教師中大力培養和使用一批兼職黨政管理干部,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才優勢。無論專職干部,還是兼職干部,只要在黨政管理崗位,都存在一個職業化的要求,即:要求具備管理崗位所要求的基本素質和職業能力;否則,就不是一名合格的職業化的管理人才。實際工作中,既存在對專職干部忽視職業能力建設的傾向,更存在對兼職干部放松職業能力建設要求的問題。因此,在高校干部工作中,要切實統籌考慮專、兼職干部隊伍建設,把專、兼職干部一并納入職業化黨政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中來,真正培養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切實增強黨政管理干部的職業認同感,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高校管理工作。
那么,高校管理干部的職業素質有哪些方面呢?職業能力建設從何入手?本文試作初步分析如下:
一要學習高等教育管理知識。管理干部必須懂管理。高校管理干部要有堅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繼承和發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的立場、觀點與方法,用寬廣的眼界觀察國內外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形勢。要能夠科學把握校、院改革發展的規律及特點,熟練駕御教育教學規律,在工作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增進領導與管理工作的戰略性、前瞻性和指導性。在高校,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最終落腳點是切實提高一所大學的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高校黨政管理干部的知識化、專業化,工作本事、工作實績、業務精的要求,理所當然地具體體現為這方面素質與能力的要求。可以說,這才是真本事、真能力,在高校干部的職業素質構成中居于核心地位。
二要掌握黨政管理崗位技能。高校黨政管理工作,具體的崗位設置各種各樣,每一個崗位都有特殊的技能要求。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主要指的是在工作實踐中提高技能水平。對一些社會化程度比較高的管理崗位,如機要、文秘、財會等,逐步實行社會通行的職業資格標準,從而在職業基本素質要求方面,能夠與高校以外社會其他領域的同類管理崗位,包括國家機關公務員系列的相關管理崗位要求相銜接一致。同時,針對高校各類管理崗位需求,不斷加強崗位專業技能培訓,切實增強干部履行職責的能力,在增強能力中進一步提高管理干部的職業認同感和事業心。最近,組織部門在加強組工干部培訓過程中,明確了組工干部的基本技能要求,包括人才評價技能、實績考核技能、與干部談話技能等,為其它崗位培訓提供了示范。
職場貼士:我覺的投簡歷和面試是很重要的,不要上去就投,你可以在旁邊看一看招聘官問其他同學的是什么問題,順便要揣摩一下招聘官的性格特征: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著重問什么,因為校園招聘是有的是可以直接拍板的,所以一定要準備好了之后在投出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