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董力呼吁:“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財政收入大幅增長,國家要建立養老金的正常調整機制,適當降低職工個人醫療保險自付比例,定期調整工傷、失業、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保障的待遇水平,確保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P>
社會保障問題對于每一個國家都異常重要。社會保障體制是否健全,體現出一個國家分配公平的程度,體現出一個國家“和諧度”的高低,更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真實實力和民主政治發展程度。綜觀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社會保障體制的建設,大多都經歷這樣一個軌跡:發展初期,基本上是完全的市場自由競爭,漠視社會保障問題,結果導致貧富懸殊,一邊富可敵國,另一邊衣食無著,露宿街頭。最后,出現社會動蕩,包括富人也沒有安全感。這時,政府被迫下決心建立社會基本保障體系,使整個社會富者可以盡情享受,窮人有基本生活保障,也能夠生活下去。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使社會矛盾得到了緩解,社會保障體系成了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穩定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特別是這幾年,中央政府堅持“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著力于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社會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發展進一步加快。但是,距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還有較大距離。2006年,全國2.83億城鎮就業人員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實施機關養老辦法的約占58%,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只占43%,參加其他社會保險的比例更低。廣大農民、非公有經濟和困難國企職工社會保障程度很低。各級地方政府重GDP增長,輕社保工作,在財政上投入不足的問題仍比較突出。
目前,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與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增長明顯不同步,大大落后于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增長速度。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每年都創出新高。2002年,國家財政收入尚只有1.89萬億元,2003年首度突破2萬億元,2004年突破2.5萬億元,2005年突破3萬億元,到2006年接近4萬億元,年增長速度在25%以上。而同期社會保障資金增長速度遠遠低于這個水平。
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關鍵在于,能否讓弱勢群體享受到各種社會保障,能否給弱勢群體織好社會安全網,并且讓這個安全網持久牢靠地發揮作用。這就必須在“機制”二字上做文章。
社會保障機制建設要與國際接軌。一些專家、學者往往把國際慣例和國際接軌掛在嘴邊,而筆者認為,最應該與國際接軌的就是社會保障機制。應該接什么“軌”呢?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財政支出上,醫療、最低社會保障資金投入占到首位,甚至高于國防建設資金投入。國家財政特別是地方財政資金支出應該接好這個“軌”。
同時,要通過立法,保障社保待遇與經濟同步增長,保障財政資金的投入比例。小平同志有句名言:還是法制靠得住。保障社會保障的發展也需要法制。應該大力推進社會保障立法工作,盡快出臺社會保險保障法,把社保待遇與經濟同步增長,財政資金投入比例,養老醫療保險的具體模式、費率、統籌層次、待遇標準以及各級政府對于社會保障工作應該肩負的責任等通過法律確定下來。使社會保障實際工作有法可依,通過法律保障各項社保工作的落實。
這樣,就抓住了社會保障機制建設的根本環節,也才能使社會保障這個國家安定的穩定器和安全閥切實、長效地發揮作用。
職場貼士:職業方向:工作3-5年后會逐漸步入“職業塑造”階段,了解組織內情,建立初步的人際關系網,是據“職業性 格特點”對職業方向做調整的階段
下一篇:解讀《勞動合同法》 不得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迪斯尼違反中國《勞動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