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勞動法》的相關規定,除在法定情形下外,如果用人單位提出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要向職工支付經濟補償金;如果是職工首先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則不需要支付補償金??墒裁辞闆r下是用人單位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什么情況下又是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這個問題,也不是在什么時候都能說得清楚的。原北京意通工貿集團公司的部分職工,就遇到了這樣的
“退廠申請”引發的爭議
北京意通工貿集團公司是位于密云縣馮家峪鎮的一家縣鎮兩級所屬的集體企業。2001年底,該公司因嚴重資不抵債,走到了破產的邊緣。此后不久,部分已經待崗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職工寫了“退廠申請”,與公司解除了勞動關系。也就是這紙“退廠申請”,在此后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2002年7月份,該公司被法院宣告破產,隨后,馮家峪鎮政府根據有關規定,將該公司全部資產轉讓給了一個叫劉振強的人,該公司也就轉制成了個體企業。
寫了“退廠申請”的原意通公司的職工郭華文告訴記者,公司在被宣告破產前,鎮政府曾于2002年5月作了一份關于安置職工辦法的批復,批復中明確寫道:除公司暫時留用人員外,其他員工依據勞動部門的有關規定,按辭退補償的辦法作終結處理。
公司轉制過程中,鎮政府又明確責成承接公司的劉振強,將欠職工的全部費用在2003年7月前付清,但劉振強只支付了拖欠職工的賬面工資。郭華文等退廠職工認為,劉振強應該支付的拖欠費用中,還應該包括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但劉振強和鎮政府雙方面都認為,郭華文等人是主動寫的“退廠申請”,是他們提出與公司解除的勞動合同,所以不應該支付經濟補償金。
自動退廠還是協商一致
在是否應該支付寫了“退廠申請”的職工們經濟補償金的問題上,郭華文和寫了“退廠申請”的職工都認為,他們是寫了“退廠申請”,但當時是因為公司在會議記要中,要求職工們按公司的統一格式書寫“退廠申請”,并說這樣做,可以先將拖欠了數月的工資支付給他們,并不是職工們自己要這么做的,所以,不是職工要與公司解除勞動合同,而是在公司要求的情況下,職工與其協商一致解除了勞動合同,所以,公司仍應該支付他們經濟補償金。郭華文還提供了當時公司的會議記要,以證明所謂的“退廠申請”,的確是在公司的要求下寫的。
郭華文還告訴記者,除了當時的會議記要,可以證明他們并非是主動與公司解除勞動合同外,公司在向法院做破產企業應付工資這一債務申報時,將所有寫了“退廠申請”并已經離開公司的職工都列了進去,而且里面所欠付項目就有經濟補償金。這筆總款為1100多萬元的債務,此后在把公司所有資產轉讓給劉振強的過程中,都沖抵了劉振強購買公司資產應付的現金數,由劉振強以債務的方式承接了下來。
那么,既然這筆錢都已經作為債務報了上去,又做了沖抵,就說明這筆拖欠費用是現實存在的,是應該支付給大家的。
為了討個說法,幾年來,郭華文等人多次到各級政府部門反映情況,但各級部門的答復均不能讓他們滿意。郭華文等職工認為,他們的權益遭到侵害,鎮政府難辭其咎,因為原企業是鎮政府的所屬企業,企業破產后又改制,鎮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沒能處理好職工的安置問題。
遇事應用法律手段解決
記者日前來到密云縣,就郭華文等職工反映的問題,采訪了馮家峪鎮的孫書記和郭主任。孫書記和郭主任告訴記者,之所以沒有給郭華文等職工經濟補償金,是因為鎮政府多方咨詢了有關部門后,認為這些職工是主動與企業解除了勞動合同,對此密云縣勞動部門也對這些職工的問題做出過答復意見,也認為是職工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因為,盡管公司當初是有一個會議記要,讓職工寫“退廠申請”,但并不是強迫性的,職工可以選擇走,也可以選擇留,事實上也有一些職工沒有寫這個申請,留了下來。所以,郭華文等人并不能說明當時是被迫寫的申請。
對于郭華文等人所說的抵扣的1100多萬元的事兒,孫書記解釋說,當時公司報給法院的欠付工資1100多萬元,職工們反映有問題,此后,有關部門對此進行了重新清算,并作了更正,證明實際數字應是300多萬元,這筆錢就是欠付的工資,而且已經發給了職工。此后抵扣的1100多萬,并不是職工們所說的那筆錢,而純屬巧合,因為這家公司當時所欠的各項外債,數字恰好與被糾正的欠付工資一致,所以職工對此產生了誤解。記者在隨后看到的孫書記提供的一些材料上,也證實了這一點。
說起職工反復上訪告狀,孫書記也顯得很無奈。他說,作為鎮政府,在整個事情的處理過程中,也是首先從職工的利益考慮的,甚至為了幫職工要回原公司拖欠他們的其它待遇,而將現企業的負責人劉振強告上了法庭,但因為鎮政府與此事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訴訟主體資格,被法院依法駁回。孫書記說,其實無論是補償問題,還是其它的一些問題,究竟誰是誰非,職工們都應該通過法律的途徑來解決問題,而不應該一味地找政府。
職場貼士:如果有大型外企,如世界500強的實習機會,一定要抓住,如果實習好的話,你可以直接留下,如果留不下,也增加了對工作,對職場的了解,也是找工作的資本,很多公司都很注重你實習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