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職場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職場知識學習網站!
福州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福州市勞動爭議處理若干規定》,將上報省人大常委會批準。認定勞動關系、舉證責任倒置、先行裁決、減緩免交仲裁費等一系列維護勞動者權益的重要規定被寫入法規。
7種勞動爭議情況可申請仲裁
法規規定,以下7種勞動爭議情況可申請仲裁:用人單位開除、除名、辭退勞動者和勞動者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執行國家和本省、市有關工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的規定發生的爭議;履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發生的爭議;支付經濟補償金、賠償金、違約金發生的爭議;勞動者退休后,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而發生的爭議;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引發的爭議;依法應當受理的其他勞動爭議。
5種憑證可認定勞動關系存在
勞動者向仲裁委申請仲裁時,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主張有時會以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為由予以否認。
如何在勞動者未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法規規定了5種憑證: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勞動關系的證件;勞動者填寫的并能體現用人單位聘用關系的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考勤記錄;其他能證明雙方勞動關系的憑證。
舉證責任倒置
勞動爭議案件具有特殊性,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時常因證據掌握在用人單位手中而無法舉證,為此法規以舉證責任倒置的方式保護勞動者權益。法規規定,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用人單位形成或者保管的證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責令用人單位提交或者依職權主動收集證據;用人單位拒不提交的,勞動爭議爭議仲裁委員會可以繼續審理案件,并保護勞動者利益的原則作出裁決。
特殊情況可先行裁決
仲裁委對勞動爭議案件作出最終裁決并執行,需要一段較長時間,這段時間勞動者有的因工傷急需支付醫療費或因生活困難急需支付工資。為解決勞動者的燃眉之急,法規規定以下3種情形可根據勞動者的申請先行作出部分裁決:用人單位無故拖欠、扣罰或停發工資超過三個月,致使勞動者生活確無保障的;勞動者因工負傷,用人單位不支付急需的醫療費的;勞動者患病,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用人單位不支付急需的醫療費的。用人單位逾期不履行先行部分裁決的,勞動者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申請減免仲裁費的情形
法規指出,勞動者交納仲裁費確有困難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向受案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減、緩、免交仲裁費:沒有固定收入的傷病殘人員;符合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生活保障人員;追討欠薪的農民工;按規定可接受法律援助的人員;其他確有困難的人員。
超過申請時效有補救措施
勞動爭議處理中,時效、期限規定是勞動者特別關注的問題。勞動爭議發生后,可能存在一些原因造成當事人延誤申請,導致超過規定造成當事人延誤申請,導致超過規定的60日的時效,因此有必要對超過申請的情況給予補救措施。
法規規定,勞動爭議當事人申請調解,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30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向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提出;勞動爭議當事人申請仲裁,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以書面形式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用人單位拖欠、克扣勞動者工資或者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等正當理由超過申請調解、仲裁時效提出申請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或者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職場貼士:【成功者幾個習慣】1.了解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2.決策果斷;3.善于傾聽;4.善于總結;5.做擅長的事;6.勤于練習基本動作;7.運用自我暗示的力量;8.保持體力或創造更多精力;9.超越自我;10.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理由。
下一篇:警惕用工企業“試用期”陷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經濟補償金不得隨意扣除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